- 郑之芃;王雪瑶;周怡;李颖;金欣;史吉峰;刘薇;刘海红;
目的 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0 daPa 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 WAI-0 daPa)曲线,建立鼓膜置管状态的判断依据,辅助医生确定鼓膜置管状态,确定拔管时机。方法 对43例(62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正常组10例20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12月以上儿童,置管通畅组11例(19耳),置管堵塞组22例(23耳);共获得107个频率的WAI-0 daPa。利用Kruskal-Wallis H和Nemenyi统计法,比较三组WAI-0 daPa结果。结果 鼓膜置管通畅组在226~66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置管堵塞组在226~500 Hz处WAI-0 daPa显著低于置管通畅组(P<0.05),中耳功能正常组在2 000~3 364 Hz、6 72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置管堵塞组(P<0.05)。低频区WAI-0 daPa低于20%时,置管堵塞的可能性大。结论 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曲线低频区域吸收率,可判断鼓膜置管状态,辅助医生确定拔管时机。
2025年03期 v.33;No.171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康晓茜;张宗云;郎晓;赵纹笙;KIM HaKyung;王勇丽;黄昭鸣;
目的 研究汉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特指疑问句理解与表达的句法障碍特征。方法 以句-图匹配、诱导-复述的形式对25例汉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和25例正常人进行理解和表达能力测试,比较两组结果差异,分析句式、提问对象和疑问词相关句法障碍特点。结果 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特指疑问句理解和表达能力均受损,各种类型特指疑问句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理解正确率依次为:主动疑问句和宾语伪分裂疑问句>主语伪分裂疑问句和被动疑问句;各种类型的特指疑问句产出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谁”主动疑问句、“什么”宾语主动疑问句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类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正确率顺序为:主动疑问句>伪分裂疑问句和被动疑问句。结论 汉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特指疑问句理解和表达受损模式基本相似。句法结构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提问对象(主宾)和句式类型,有wh-成分移位、非规范顺序的句子障碍更明显。
2025年03期 v.33;No.171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郑家兴;陈凯文;汤雨婷;王刚;徐韵婷;欧建林;黄译萱;凌卫新;陈卓铭;
目的 比较国内常用品牌智能手机与专业录音设备采录的语音参数的差异,探究智能手机是否可应用于临床语音研究。方法 选取67例正常受试者,分别使用6种不同品牌智能手机(登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康健”筛查小程序)和专业录音设备进行语音采集,提取元音/a/、/i/、/u/基频类、频率类、振幅类、共振峰类、能量类等语音声学参数,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和Tukey's HSD对变量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6种不同品牌智能手机与专业录音设备之间基频类:Median F0、Mean F0、Max F0、Min F0,频率类:jitter local、jitter local absolute、jitter rap、jitter ppq5、jitter ddp,振幅类:shimmer local、shimmer local dB、shimmer apq3、shimmer apq5、shimmer apq11、shimmer dda,共振峰类:F1、F2、F3、F4语音声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能量类参数:mean energy(F=31.171,P<0.001)、max energy(F=34.193,P<0.001)、min energy(F=5.453,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内常用智能手机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康健”筛查小程序录音可以代替专业录音设备进行语音研究,但在选取语音声学参数时能量类参数应当谨慎考虑。
2025年03期 v.33;No.171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 李颖;金欣;童仁杰;王雪瑶;刘海红;张旭;
目的 探索依据儿童头围预估真耳-耦合腔差(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 RECD),以此进一步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方案。方法 对106例儿童(197耳)采用软尺进行头围测量,采用Otometrics AURICAL~(TM)对受试儿童进行个体RECD测试。利用SPSS软件一元回归分析头围、月龄与儿童各频率RECD值的相关性。结果 (1)男孩头围略大于女孩,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一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750~6 000 Hz处儿童RECD值与头围呈负相关关系,1 000~6 000 Hz的RECD值可与头围建立回归方程;(3)依据头围通过回归公式计算出的RECD值,在1 000~3 000 Hz以及6 000 Hz处与儿童实际RECD无显著差异。结论 0~6岁儿童的个体RECD值与头围相关,随着头围增大,中高频处RECD值逐渐减小;针对体格发育与生理年龄不符的儿童,可依据头围预估儿童中高频处RECD值。
2025年03期 v.33;No.171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曹艳静;郎晓;刘晓明;KIM HaKyung;雷俊卿;靳令经;
目的 探讨不同地域和性别受试者的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的差异。方法 各选取62例常住北京(男32例,女30例)和上海(男32例,女30例)的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六个中文元音/a/、/i/、/e/、/u/、/o/、/ü/和短文《假期》为语料,测试其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vowel space area, VSA)。结果 不同性别的VSA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性的VSA明显大于男性。语料和地区的简单效应检验显示,当语料为连续语音时,北京和上海的受试者的VSA显示没有显著差异;但当语料为单元音时,上海受试者的VSA显著大于北京受试者(P=0.003,P<0.01)。结论 普通话体系下,成年女性的VSA比男性大,女性的前元音更趋前,后元音更趋后。不同地域受试者VSA的差异并不显著。
2025年03期 v.33;No.171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 林青;武慧多;刘巧云;
目的 探究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 以22例8~18岁(平均13.5±1.89岁)智力障碍儿童和智力水平匹配的22例3~6岁(平均4.54±0.77岁)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中的36对汉语核心音位对考察两组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比较两组儿童声母、韵母和声调听觉识别能力的差异。结果 (1)在声母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86.03%±6.98%,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5.52%±2.86%)(t_((42))=-5.898,P<0.01);除擦音与无擦音、塞擦音与擦音2项外,其余7项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P<0.05);(2)在韵母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88.18%±8.71%,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6.36%±3.24%)(t_((42))=-4.129,P<0.01),其中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对比得分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t_((42))=-3.196,P<0.01);(3)在声调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90.40%±12.02%,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8.48%±3.90%)(t_((42))=-2.998,P<0.01),其中一声与三声对比得分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t_((42))=-3.196,P<0.01)。结论 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听觉识别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其中,声母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声母音位对的对比识别;韵母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前、后鼻韵母的对比识别;声调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一声、三声的对比识别。
2025年03期 v.33;No.171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刘佩;张标新;邱建新;孙琴枝;汪璐璐;张纯靖;崔圆圆;吴婷;
目的 探讨不同双侧干预模式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85例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按双侧干预模式分为:双模式组(BIM组)55例,双侧人工耳蜗同期植入组(SCI组)70例,双侧人工耳蜗序贯植入组(SBCI组)60例。采用儿童听力/口语评估家长问卷(PEACH量表)评估三组患儿双耳干预后1年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PEACH得分,分析植入年龄、术前残余听力、助听器佩戴情况、康复训练模式、家庭等相关因素对三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的影响。结果 (1)三组患儿安静环境下PEACH得分均高于噪声环境下PEACH得分(P<0.05);(2)SCI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PEACH得分均高于B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组患儿安静或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3岁前首次植入、术前佩戴助听器、与家庭康复结合的训练模式是三组患儿安静和噪声下听觉效果共同的有利影响因素;术前平均残余听力(≤95 dB HL)是BIM组患儿安静环境下听能的有利影响因素;家长文化程度越高,SCI组和SBCI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能获益越多;植入间隔时间≤24个月、植入间期佩戴助听器是SBCI组患儿噪声环境下听能的有利影响因素。结论 重度-极重度语前聋患儿同期双侧CI术后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听觉表现优于双模式聆听。3岁前植入、术前或植入间期佩戴助听器可提高患儿噪声下听能,双侧序贯植入间隔宜在12个月以内。
2025年03期 v.33;No.171 23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冯天赐;梁茂金;杨海弟;陈越勃;唐小武;陈玲;陈穗俊;
目的 探讨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stimulation-induc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EABR)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蜗神经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资料,手术径路均为颅中窝径路,其中18例术中运用EABR监测作为监测组,另18例术中不做监测为对照组。监测组术前听力A级7耳,B级6耳,C级5耳,0.5、1、2、4 kHz平均纯音平均听阈(PTA)为37.60±16.95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6±4.37 mm;对照组术前听力A级4耳,B级7耳,C级7耳,PTA为46.80±22.64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4±4.26 mm。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四次EABR监测:第一次在内听道口暴露肿瘤后进行,第二次在到达内听道中段时进行,第三次在内听道底进行,第四次在彻底清除肿瘤及包膜时进行。术后一月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监测组除了第一次监测时波V引出率为72.22%(13/18),其余三次均为100.00%(18/18);且能引出波V的最小电流刺激强度为0.5 mA,潜伏期为3.97±0.17 ms。术后1个月,监测组听力A级7耳,B级4耳,C级4耳,D级3耳,其中3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83.33%(15/18),术后PTA为52.20±38.35 dB HL。术后对照组听力A级1耳,B级1耳,C级6耳,D级10耳,其中10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44.44%(8/18),PTA为90.90±37.28 dB HL。术后监测组PTA、听力分级和听力保留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进行EABR监测,能协助外科医生辨别蜗神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可提高听力保护率,为日后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了可能。
2025年03期 v.33;No.171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王璐;赵大庆;任盼;刘静;
目的 初步探究康复训练治疗法对心胸外科手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心胸外科手术后并发声带麻痹的患者28例,实施12周的嗓音与吞咽康复训练,每周2次,每次0.5~1 h。康复训练前后以GRBAS评估系统、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 VHI)、计算机嗓音分析仪、最大音量发声时间(maximum loudness phonetic time, MLPT)和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etic time, MPT)等主客观指标评估嗓音质量;应用误吸等级评估法及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发音功能较训练前均有改善,总嘶哑度、气息度、无力度等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P<0.05);V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低于康复训练前(P<0.05);MLPT和MPT时间均较训练前延长(P<0.05)。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呛咳情况均得到改善,误吸评级等较训练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 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胸外科手术后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质量与吞咽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33;No.171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林颖;乔燕;杨润琴;徐卓;查定军;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 OMAAV)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以日本耳科学会指南标准,对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诊断为OMAAV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及血清免疫指标。结果 19例患者年龄46~76岁,平均61.8岁,免疫学检测指标:9例cANCA和蛋白酶3(predominantly proteinase 3,PR3)阳性(47.3%)、6例pANC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阳性(31.6%)、3例pANCA阳性、1例cANCA阳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平均6.6分,伴发受累组织:肺84.2%(16/19)、鼻73.7%(14/19)、面神经21.0%(4/19);9例患者行病理活检,2例提示ANCA相关疾病,余为非特异性炎症。所有患耳确诊时呈混合性聋,从出现耳科症状到确诊平均需14.2月,10耳曾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听力学随访资料完整的8例14耳,经单纯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耳科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气导平均阈值分别为75.1±23.2、50.5±22.1 dB HL,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OMAAV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难以治愈的分泌性中耳炎,易误诊;随病程进展骨导听力下降并出现伴发疾病,最常受累组织为肺和鼻,血清免疫学检验是重要的确诊依据;如果治疗不及时听力干预效果不佳。
2025年03期 v.33;No.171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